本網訊(作者:陳永新)上午看到曙生大侄兒(因他父親何粵光與我故交)在朋友圈發北京圖片,估計這位即將結束兩年京漂生涯回諸暨履新的大侄兒一定滿懷感慨,忽然想起十來年前我自己結束客居北京生涯回諸暨時的心情,不知他此刻的心情是否與當時我的心情一樣。 唐代劉皂詩: 客居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思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 少年時就熟讀此詩,但覺詩人感情深沉,礙于自身閱歷尚淺,無法感同身受。直到十多年前結束在北京兩年的旅居生涯心中涌起無限惆悵時,才知詩人所言非虛。 詩人當年為謀功名,客居并州十年,彼時交通、通訊閉塞,詩人天天想念家中老幼,而十年后功名無著,再次度過桑干河回故鄉時回望并州,卻涌起了對并州的無限留戀,十年客居,不知不覺中對并州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已把他鄉視作故鄉了。 詩人這樣的感情是非常質樸、真摯的。 十多年前,當我結束近兩年的客居北京生涯時居然與當年的詩人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動車是晚上9點多緩緩駛離北京站的,回望車窗外北京城的萬家燈火,我忽然覺得十分留戀,心中涌起了無限的惆悵…… 從孩離時代唱的《我愛北京天安門》,到青年時唱李雙江的《北京頌歌》,伴著火車咣當咣當的響聲,耳畔即時響起的,居然是平時不大喜歡的汪峰蒼涼的歌聲《北京北京》…… 北京兩年,我開了從未開的眼界,聽了聞所未聞的事,見了如雷貫耳的人物,交了各式各樣的朋友,客居北京兩年,在我一生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當時心中自言自語:北京!我來客居過,一度也大言不慚以在北京人工作的諸暨人自居,現在要回去了,此生足矣! 來源:公眾號 尋找飄蕩的忠魂 遠征大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