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情韻網訊: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背井離鄉,涌入城市謀生與發展。然而,更有許多年輕人,從城市返回農村,憑借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維,刨出一條發展新路子。 在貴州省普定縣馬官鎮荷包村大山深處,一位叫郭訓的90后養蜂人,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業,與蜜蜂為伴、和諧共生,用技術與智慧釀造“甜蜜事業”,盡享大自然贈與的日月精華。
從小與蜜蜂為伴、和諧共生90后養蜂人郭訓,1994年生于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從小喜愛蜜蜂。2008年,郭訓遇見了人生第一窩野蜂,“那時覺得好奇,就想著把它們弄回家養著,因為沒經驗,拿著錘子從石縫隙里把蜂掏出來,拿回家的蜜蜂碰上冬天低溫加上沒吃的就死完了,從那以后,一發不可收拾的著火入魔般四處去找野蜂,那種渴望擁有許多蜜蜂的信念愈發強烈?!?/font> 一次,郭訓在親戚家大樹洞里找到一群蜜蜂,“由于那群蜜蜂所在的地方是啄木鳥洞,不能亂砍人家的大樹,就抬著梯子去掏蜂窩了,那時候不懂什么,只知道拿回家就可以,于是把蜂掏出來后拿回家放在木桶里,最后因為蜂太少沒兩天就跑了?!?/font> 2010年冬天,正在上初三的郭訓聽小伙伴提起別村石洞里有一群蜜蜂,半夜三更約著幾個小伙伴直接去掏了,“當時一把把的從樹洞里抓了出來,不知道被蟄了多少下,但是還是忍著抓了出來。有了前面兩次失敗的經驗,這一次收回來后蜂發展得很順利?!?/font> “有一次在山上干農活,在路旁收到了一群,蜜蜂逐漸變多,從此‘一繁蜂順’,從兩窩發展到七八窩,當年收獲幾十斤蜂蜜,全被親戚朋友上門買完?!?/font>
從木桶土養過渡到活框時代剛上高中時,郭訓接觸了互聯網,無意中看到了中華蜜蜂活框養殖,便對中華蜜蜂活框養殖產生了濃烈興趣。查了許多相關資料和視頻,郭訓很快宣告自己土養蜜蜂的時代結束,正式從木桶土養過渡到活框時代。 “那時候自己只是個高中生,一個蜂箱要一百塊錢,加上其他蜂具,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數目,恰好每年班級里都有1500元的助學金,于是就把這一筆錢全部投資在買蜂具和蜂箱上?!?/font>
提前輟學打工,不忘最初夢想邊念高中邊學習新式養蜂的郭訓,技術慢慢變得成熟,轉眼到了2015年,在念高三的郭訓琢磨著畢業后發展養殖蜜蜂成為事業。 “家里人知道自己要把自己的愛好發展為事業這一想法后,堅決持反對意見,直接不允許自己養蜂,思考幾天后,做出提前輟學這一決定?!?/font> 2016年,在朋友的幫助下,年齡尚小的郭訓從貴州老家來到浙江省紹興八威針織廠,踏上人生第一個崗位。 “廠里老板夫妻倆看我誠懇好學又干勁十足,于是兩人就親手帶我,教我他們所知道的一切,學了一個月之后次月拿到了第一筆工資4500。夏天汗把衣服濕透了直接能捏出水來,手被機器燙得到處都是水泡。隨著技術的提升,工資從4500逐漸提高了不少,多時五六千,那時體會到了什么叫做血汗錢?!?/font> 就這樣,郭訓在浙江紹興廠里邊上班邊存錢,打工期間仍不忘自己的愛好,用自己的工資在浙江紹興附近買了幾箱蜜蜂喂著。 機緣巧合之下,郭訓通過qq群結識了一名養蜂師父,每天都在討論技術,有時下班就直奔師傅的蜂場,在那位師傅的指導之下,郭訓的養蜂技術愈發變強。
釀造“甜蜜事業”開創幸福之花“想著打工不能打一輩子,便想回貴州完成自己的最初的夢想?!?/font> 2017年年底,郭訓迅速結束自己的打工生涯,返回貴州納雍老家,花了3萬塊錢買了60箱蜜蜂進行養殖。 “自己所養殖的蜂種屬于中蜂,即人們俗稱的土蜂。春季采油菜花、李花、梨花;夏季采小苦麥花、三葉草花、女真花;秋冬兩季季采野菊花、琵琶花、鬼針草花。蜜源和環境顯得尤其重要?!?/font> 經慎重思考,2018年10月,郭訓遂將手中的蜜蜂從省內的納雍縣搬到普定縣進行養殖。 如今,郭訓養殖的蜜蜂已達200余箱,年產蜂蜜5000余斤,每斤賣100多元。介于需要的客戶太多,線上線下同時銷售,供不應求。(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