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醇酒業集團創辦于2020年,生產基地處于茅臺鎮7.5平方公里醬酒核心產區,毗鄰茅臺酒廠。以傳播傳統醬酒文化,釀造品質醬酒為使命。雖說國醇酒業初入醬酒行業,但是他的創辦初心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是一群踏遍全球的地質勘探人與醬香酒碰撞出的火花。 醬香初心—蜿蜒60公里的醬香傳奇 赤水河,唯一以美酒為名的河流,從茅臺鎮到二郎灘,蜿蜒60公里,孕育了世界唯一的醬香美酒。其獨特的氣候、土壤、水質以及微生物群,如活化石般保存了中國釀酒的最高技藝。甚至有搬離赤水河,再無醬香酒的佐證。醬酒的奧秘,也正如赤水河谷的深邃與蜿蜒一般,讓人著迷。 赤水河谷實景圖(現場拍攝) 職人初心—守護醬韻的時間密碼 2008年,國醇品牌創始人團隊,受茅臺集團(習酒公司)所邀,來到了這片醬香酒的起源地,參與了茅臺集團的車間地質情況進行深入勘探(巖土工程勘察)。而這群踏遍全球的地勘探人,卻被這從未見過的獨特地質結構條件及氣象水文深深折服。 原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地質勘探,不想卻被赤水河的水質及周邊地質條件等深深驚艷。 習酒公司勘察時實景圖(現場拍攝) 赤水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區。地質結構為特殊的紫砂,十分有利于水分的滲透過濾和溶解紅層中的有益成分。巖層主要為沙巖和頁巖,沿赤水河呈環帶狀。由于巖石質地比較松軟,易于風化,經過雨水的浸蝕,形成坡陡谷深的坡地峽谷地貌。主要為低中山和丘陵河谷。該河谷地質地貌結構主要是侏羅白堊系紫色沙頁巖、礫巖,形成時約7000萬年以上,屬第三系。紫色砂巖由砂巖夾粘土巖組成,上部紫紅的砂質土巖,局部含赤鐵礦和稀少的磷鐵礦結構。 茅臺勘察現場(現場拍攝) 茅臺勘察現場(現場拍攝) 茅臺勘察現場鉆探巖芯圖(現場拍攝) 茅臺勘察現場(現場拍攝) 河谷土壤廣泛發育著紫色粘土、粉質粘土,土層較厚,山體一般在50-300厘米左右,堿度適度,有機度1.50%,多粒狀結構,碳氮比8—9左右,質地中性,土壤具有良好滲透性,因而無論地表水和地下水都經過層層過濾,濾出了純潔、香甜、可口的優質泉水。河谷從中滑至沙灘吳公巖,其生態植被、喀斯特地容地貌更是赤水河其他地段絕無僅有。 茅臺勘察現場環境(現場拍攝) 茅臺鎮冬暖夏熱雨水少,適宜釀酒微生物的生成與繁殖。茅臺河谷地處低矮的赤水河邊。峽谷地帶兩山對峙,四周高山,形成特殊的小氣候,冬暖夏熱少雨。年均溫度達17.40°,炎熱季節持續半年以上。冬季氣候暖和,溫差小,霜期短,年均無霜期達326天,年雨量僅800—1000mm,日照豐富,年日照量可達1400小時。特殊的氣候,加上特殊的地質結構,使茅臺河谷空氣中飄游著無數微生物菌種群,這些微生物與茅臺鎮醬香型白酒息息相關,在幾千年茅臺醬香酒釀造過程中,這些微生物通過優選、凈化、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形成自己獨特無法克隆的生物圈,以致在茅臺河谷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沒有適合這類微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 茅臺勘察實景圖(現場拍攝) 這正是地幔長期運動、生物長期積淀,巖床、土壤、河谷、礦物質、水文、微生物等諸多復雜因素,在時間的催化下因緣際會、妙手偶得的奇跡,正是支撐著醬酒不可異地復制的奧秘。 而赤水河畔的很多釀酒酒廠,卻忽略了自然和時間的因素,一味因循教條,而缺乏系統性的拆解和系統化支撐。以至出現了產品風味不穩定、醬香風味不明顯、入口口感刺激等問題。 也正是這次勘探和對2008年赤水河畔醬酒熱的撥亂反正,堅定了這群地勘人,以國醇為名,無愧自然饋贈,無愧赤水河谷的寶藏,守護一方醇正醬香經典的使命。 國醇初心—時間與人的天作之美 以職人的精神,守護赤水河畔的醇正醬韻,深諳“沒有溫度和壓力的作用,無法成就鉆石的奪目;沒有溫度和時間的醞釀,無法成就醬酒的醇厚”之道。經過十余年的探訪、科考和學習,依托自身對地質結構的了解,和地勘人骨子里不斷探索,不辭艱辛的干勁,國醇人積累了豐富的田野經驗和足夠的醬酒知識。 國醇醬酒文化體驗館門頭(夜間) 國醇醬酒文化體驗館產品展示區 國醇醬酒文化體驗館接待區 國醇醬酒文化體驗館用餐區 他們明白,醬酒是時間和人相互作用的產物,想要釀好一壇醬香酒,要與時間做朋友,向土地求學問,在傳統技藝中守正初心。 國醇醬香,源于初心,在時間的沉淀中,以醬酒為媒,在自然中領悟哲學,在傳承中漸悟處世之道。也以酒品鑒人品,恪盡其力,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保護赤水河谷的生態平衡,守護最醇正的醬香正韻。以傳承和發揚醬酒文化為己任,以國醇醬香的風韻,為世界獻上一杯醬香經典。 |